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赵燏黄

赵燏黄

【生卒】:1883~1960

【介绍】:

生药学家。又名一黄,字午乔,号药农、去非、老迟、高翁。江苏武进人。1905年留学日本,于上野东京药学专门学校学习。1908年在东京参与创建中华药学会,次年入东京帝国大学药学科深造,随下川顺一郎、长井长义博士攻读生药学及药物化学。1911年归国参加辛亥革命。后致力于药学研究与教学。曾任浙江医药专门学校、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生理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及药学系教授、研究员等职。1949年后执教于北京医学院,兼任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药研究所顾问、研究员。1955年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生药研究室研究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从事药学研究五十余年,颇多贡献。如三十年代曾因陋就简生产麻黄素;1934年与徐伯鋆合著《现代本草生药学》,是我国第一部生药学著作。还著有《祁州药志》、《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中国新本草图志》、晚年以《国药与本草之检讨》稿为基础,撰写《本草新诠》,未完稿而逝世。1983年中药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将之整理出版。

猜你喜欢

  • 六经形证

    见《证治准绳》。指中风病风邪中于经脉出现的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肢体痠痛,筋脉拘急等。临床上作为与类中风病的区别,具中风症状,无六经形证者属类中风,有六经形证者为真中风。

  • 薛雪

    【生卒】:1681~1770【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常互相抨击。薛氏长于温热病,但不屑以医名,故少著述。一般认为《湿热

  • 针灸纂要

    针灸著作。2册。吴炳耀撰,吴韵桐绘图。书成于1933年。上册论内景、阴阳、五行、诊法、经络、针灸法及各种病证的针灸取穴法;下册包括十四经的经穴分寸歌、循行歌、主病歌等,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图

  • 制霜

    中药炮制法之一。某些药材经炮制后取得的粉末。有以下几种:①种子类药材去油后的粉末,如巴豆霜、苏子霜、杏仁霜等。②某些药材析出的结晶,如柿霜。③某些动物药去胶后的骨质粉末,如鹿角霜等。

  • 足叉发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热毒结于足趾叉上面或里面者。宜内服红花散,外用酒蜜捣菊花叶敷;若因循失治,溃烂较深,步履难行者,取桑树根白皮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以醉为度。余证参见脚发

  • 石胡椒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 风疰

    病名。①《经效产宝》卷中:“产后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风疰。”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可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以鼻饲投药)。②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风注,

  • 李月池

    【介绍】:见李言闻条。

  • 宗筋

    ①出《素问·痿论》等篇。宗,总合、汇集的意思。宗筋指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主要功能是约束骨节,使关节能正常活动。《素问·痿论》:“宗筋弛纵,发为筋痿。”②特指阴茎。宗筋聚于前阴,故《灵枢·五音五味》篇以

  • 推中指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厘正按摩要术》。用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捏持小儿中指端,以中指和食指托住中指指背,用右大指外侧在中指指面推之。治寒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