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痛如邪

赤痛如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目赤痛均不如实火证剧,但时发时止,常反复发作,可兼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治宜滋阴清热,用十珍汤

猜你喜欢

  • 上实下虚

    ①又称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

  • 疡医

    出《周礼·天官》。指专治肿疡、溃疡、金疮、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

  • 睑生粟

    病证名。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脾肺受邪,……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即发于两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即粟疮。详该条。

  • 僵虫

    见《河北药材》。即白僵蚕,详该条。

  • 本草韵语

    书名。①清·何梦瑶撰。2卷。刊于1872年。作者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虫介等类,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种常用药,内容比较简要。②清·陈明曦撰。2卷。约刊于1895年。全书共载药物27

  • 阴证咳逆

    病证名。指呃逆之属寒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也可用乳香、硫黄、陈艾研末,用好酒一鍾,煎数沸,乘热嗅病人鼻,外用生

  • 龙虎交战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九次,后右转(大指向后)六次,反复交替施行。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于疼痛性疾患。

  • 司徒·嘎玛俄拉

    【介绍】:元代藏医家。医术高明,求医者多有良效。著有《医药本论》、《四部医典释义新目》等。

  • 四时宜忌

    养生类著作。明·瞿祐撰。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气候变化特点,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其代

  • 盛希道

    【介绍】:见盛端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