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樟木,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医学入门》卷五:“头眩……或云眩晕,或云眩冒。眩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一也。”冒眩义同眩冒。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滚山虫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指月经。详该条。
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见《滇南本草》。即橘叶,详该条。
书名。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医案。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