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疮疡》。泛指顽固性皮肤病的奇痒证候。
证名。凤林寺《女科秘宝》:“产后血来不止,漏下片牛膜者,人皆疑惧,而不能治。然症虽凶而可治,服阿胶汤(阿胶、地榆、当归、白芍、熟地、茯苓)。”本证类似胎膜或胎盘部分残留,可结合手术处理。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疡医大全》:“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即震耳。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郁证之一。多由忧思过度,以致心脾气机郁结不舒。《类证治裁》卷三:“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
见胡洽百病方条。
出《经效产宝》。指对胎动不安,或有滑胎史的孕妇进行预防流产的治疗。治则有二:因母病以致胎动者,应治母病,其胎自安;若胎气不固以致母病者,安胎母自愈。治法参见胎动不安、滑胎条。
出《肘后方》卷五,即旋耳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