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
见《验方新编》卷五。即脱壳。详该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证名。见《明医指掌》卷四。指因七情不舒,劳倦太过,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证治汇补·黄病章》:“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便浊涩,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固本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走精黄,病人昏昏饶睡,四肢疼痛,面目俱黄,舌上紫色,甚则舌面坼裂,及加黑色,此是走精黄,宜用药烙之。”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黄练芽,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三方。踯躅芪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炸枯去渣,加黄蜡少许,布滤候冷,青布蘸擦,日三次。功能散风止痒驱虫。治秃疮。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直接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