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脾气、脾阳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
脉象之一。脉来有歇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参见促脉、结脉、代脉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①温病的别称。泛指各种温病、热病。也有以感受热邪的轻重与季节的不同,分称为“温病”与“热病”者。《类证活人书》卷五:“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因夏热气而变,名曰热病。温、热二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七怪脉之一。脉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