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仪洛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
综合性医书。14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1~2元气论;卷3补订吴鹤皋《脉语》;卷4药性论;卷5~6用药准绳;卷7~10四时方论(以内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见顾允若《妇科辑要》。指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详碍产条。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泛溢。《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其产虽血水俱下,其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也。”参见乳汁自涌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