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圣惠方》。即松节,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原机启微》。即眼弦。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传本之一,详灵枢经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天丝打眼。“谓风飏游丝,偶然触入目中而作痛也”(《张氏医通》卷八)。可致眼痛赤涩,肿胀难睁,泪热羞明,鼻流清涕等,治宜及时取出游丝,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指胎儿娩出。顾允若《妇科辑要》:“胞水已破,儿即堕地,谓之铺蓐。”
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多因水气凌肝,肝失疏泄所致。参见水肿、十水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审视瑶函》:“目者肝胆,属风木二经,兼为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目睛为之瞤动。”症见目珠掣动。治宜养血为主,佐以清热息风,可用阿胶鸡子黄汤或四物汤加山栀、石决明、钩藤等。参见睛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