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病名,即尸咽。详该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医生。济,一作齐。著《伤寒钤法》,受到王履、万全、徐春甫等人的抨击,指出其偏。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见《广东中草药》。即小飞扬草,详该条。
书名。2卷。宋·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例,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
简称五禁。指五脏病变时对五味的禁忌。《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马莳曰:“此言五脏之味有五禁,皆五行之相克者也。”因五脏已病,故不宜以其相克之味更令其虚。《素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
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灵枢·营卫生会》:“夜半为阴陇。”谓夜半是阴气最隆盛的时间。
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