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脉管。详脉条。
见痘疹全书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症见喝喝喘急,张口抬胸,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如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多属
即五运三气。详该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马莳注:“邪气有余,则腹皮必痛。”参见腹痛条。
书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旧题秦越人撰。约成书于秦汉之际。以问答形式论述了以基础理论为主(也分析了一些病证)的81个问题。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
即妊娠。详该条。
见《中药临床应用》。为黑大豆皮之别名,详该条。
膈膜与肓膜合称。《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注:心肺也)。”参见膈、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