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即虚喘。指呼吸气短,如不能续的症候。多由真元受伤,脏气虚衰,肾不纳气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似喘者,其责在肾。”“肾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阳亏损,精不化气,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断之基也。”
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称胃火呕吐、热呕。详热呕、胃火呕吐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发病后,一般历时四天,当渐起胀,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至五、六日毒气尽出,至七、八日则进入贯脓。若见形三、四日,起胀如豆形,根窝红活肥满,光泽明净者,预后良好。若不起胀,
经穴名。代号BL5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除骶椎旁开3寸处(《针灸资生经》)。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并有臀上动、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杭州)人。父亲方谷是当地医官。他曾将方谷平日著述编集成册,并由方谷校正,称为《医林绳墨》。
在脐水平线绕身一周的长度。《灵枢·骨度》:“腰围四尺二寸。”
病证名。指中邪毒秽恶之气所致的心痛。见《外台秘要》卷七。《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夫中恶心痛者,由人脏腑气虚,精神衰弱,为毒邪鬼气之所中也。……邪毒之气,入于脏腑,攻击于心络,故令心腹刺痛也。”《圣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