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即营实,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行时口唇上下粘膜起疱疹,经后自消的病症。多由脾胃郁热上冲所致。症见疱疹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或感灼热疼痛、瘙痒、口干便结。治宜泻脾养阴。方用泻黄散加减。
病证名。指胎漏下血。陈无咎《女科难题》:“怀胎而月经忽来者,名曰流红。”
《广西中草药》。为火秧竻之别名,详该条。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见寒能制热条。
病名。出《灵枢·痈疽篇》卷九。即附骨疽。详该条。
【介绍】: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十二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病症名。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