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羊耳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热呕吐之症,内热烦躁,口臭身热,面目黄肿,满闷恶心,闻谷气即呕。”脉多数大。治宜清化湿热,用家秘清胃汤、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又名脱疽疔。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芎苗、川芎苗。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苗叶。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多为栽培。辛,温。入心、肝、胆经。祛风散寒。治头风头眩,流泪,咳
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寿世保元》卷五:“癫疝者,顽疝也,睾丸虽大而无疾苦也。”多为先天性疾患,不治无害。一般认为系疝之讹。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见《陆川本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