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
用内服药治疗疮疡三大法之一。是运用补益药物,以扶助正气,帮助疮面长出新肉,使疮口迅速愈合的方法。适用于疮疡后期,火毒已去,身体虚弱之证。①调补气血:患者气虚血少,脓疡溃破后,不收口,脓水清稀,精神疲倦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俗称包珍珠、挑针。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本病胞睑边缘生小疖,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而赤痛拒按。相当于今之麦粒肿。治宜祛风清热,
补法之一。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灰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尚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