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出《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以望诊测度病人形态的盛衰,体质的强弱,提供辨证治疗的参考。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心气绝而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下。疥疮之继发感染化脓者。证治参见疥疮及脓疥条。
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灰黑色者,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