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秃疮

白秃疮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癞头疮秃疮白秃。由风邪袭入头皮腠理、结聚不散;或由接触传染而发。多见于小儿。初起头皮毛发根部出现灰白色屑斑,小如豆粒,大如钱币,日久逐渐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断折易落,参差不齐,偶有瘙痒,久则发枯脱落,形成秃斑,但愈后毛发可再生。病程较长,经年不愈,一般至青春期大部可自愈。治疗:可选用苦楝膏,秃疮油,肥油膏外搽。相当于头白癣。

猜你喜欢

  • 粗干如沙鱼皮舌

    舌干枯燥裂,糙刺如沙鱼皮。为津液干涸之候,症属危重(见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 红暴牙狼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 病蛇节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证治见指疔条。

  • 石荷叶

    见《本草纲目》。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正宗

    见方氏脉症正宗条。

  • 贻善堂四种须知

    丛书名。清·朱本中纂于1676年。收有《急救须知》、《饮食须知》、《修养须知》、《格物须知》等四种。现存1689年刻本。

  • 热的意思。《素问·举痛论》:“炅则气泄。”《类经》十五卷注:“炅,居永切,热也。”

  • 咳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咳嗽,故名。篇中就咳嗽的成因、分类、症状、病理传变及针治大法等分别进行了讨论。并着重指出咳虽属肺,而五脏六腑之病,又皆能令人作咳,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咳论篇》中还列举了

  • 初生两肾缩

    病证名。指男婴初生时双侧睾丸上缩。如因受寒所致。可用硫黄、吴茱萸、大蒜同研,涂于腹部,再以蛇床子煎汤淋洗熏之(《普济方》)。

  • 五逆不刺

    指临床遇到五种脉、证不符的危重病症,禁用针刺。《灵枢·五禁》:“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