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漏

白漏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冲任之气虚,故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而成漏下,五脏皆禀血气,肺脏之色白,漏下白者,是肺脏之虚损,故漏下而挟白色也”。治宜补益脾肺。方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汤,或用马蹄丸(白马蹄、禹余粮,各四两,龙骨三两,乌贼骨、白僵蚕赤石脂各二两,共为细末,蜜小丸,每服二、三钱,空心黄酒送下)。

猜你喜欢

  • 重汤

    熏蒸疗法之一。即隔汤。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 反盖六合掌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体左转,左臂微屈,手心朝上,在转身的同时拦成侧平举状,再迅速收回腰间,右手自右向左上方迅速压下,左手顺势翘掌推出,左右同姿,交替进行。

  • 石灰草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甲乙经

    即《针灸甲乙经》。详该条。

  • 本作髌。膝盖骨。

  • 裴頠

    【生卒】:267~300【介绍】: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 肉极

    病证名。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备急干金要方·脾脏》:“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症见身上如鼠走,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

  • 疟黄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

  • 沙参儿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 肠覃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