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别号志阳子。新都(属四川)人。业妇产科数十年,参考前代胎产诸法,结合自身经验,撰《胎产大法》2卷,经程尚琦校阅。
病证名。《医学入门》卷八:“腹中如铁石,脐中出水,旋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匝啄,痒痛难忍,翎毛拨扫不尽,外用苍术煎浓汤浴之,内用苍术为末,入麝香少许,水调服之即愈。”
【介绍】:见董说条。
【介绍】:见高秉钧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小儿感受寒邪,突然咳嗽者。症见咳嗽,气逆,喉有痰鸣,无汗,鼻塞清涕,为寒邪束肺,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散寒宣肺。用金沸草散。参见寒嗽条。
书名。4卷。清·周云章撰于1909年。本书以三言歌诀形式,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杂病、女、儿、外科等类病证。作者以三言歌诀形式论病、论治、论方。歌诀后有详细注释,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主,引用各家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指生于颈后天柱穴处的痈或有头疽。因邪热结毒上攻而发。证见寒热疼痛,四畔焮赤肿硬,连于耳项。宜急托里,以防热毒入脑。参见有头疽条。
肾的主要功能之一。泛指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