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阳搏者》:“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大便便血因血虚风热客于大肠所致。治宜清大肠风热加补血药中,……宜清金散。”(防风、黄芩、生地、丹皮、当归、炒蒲黄、地榆、白芍、川芎、槐花、杜仲炭、甘草、泽兰、炒阿胶)
十剂之一。用重镇药物组成,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重者,镇坠之谓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止,硃砂、沉香、黄丹、寒
指偏嗜某种食味或食味过浓的不良习惯。《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方书。1卷。日本香川秀庵撰。成书于1744年。此书汇辑作者自用医方300余首。分伤风寒、瘟疫、中寒、中暑等60余门。多属仲景方及自撰方。卷首“家方四剂”:顺气剂、解毒剂、排毒剂、润凉剂,各著剂量、用法
见医学五则条。
病名。又名火咳。指水亏火炎的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郁咳即火咳,久者干咳无痰,乃肾水焦枯,邪火独炎于肺,泻白散加苦梗为君以开之;久者诃黎丸;虚者肾气丸;不得志者霞天膏;如肺燥皮枯,疮痒便闭者,活血润
眼科八廓之一。即地廓。《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水谷廓即地廓,地廓属脾,脾与胃为表里,胃纳水谷,故又名焉。”
①指清泻火热、热结,兼以解毒。适用于温毒、疮疡热毒等症。义近清热解毒,详该条。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如三黄解毒汤等。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在清热解毒中,选以相应的归经药,如黄连泻心火,龙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