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爱庐医案

爱庐医案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外疡、妇人等18门。张氏医案记述治疗经过较详,审证、用药、列方契合病情,可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 气障

    病证名。见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清·撰人不详《异授眼科》:“白睛肿起,多生瘀肉,有泪,或白膜侵睛,名曰气障,其病在肺。”

  • 金津、玉液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针灸大全》列作奇穴,名金津、玉液。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称金津,右称玉液。主治重舌肿痛

  • 紫蕺

    出《救急易方》。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嗽药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 鸣蜩

    出《诗经》。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 洄溪医案

    书名。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而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

  • 顾雨田

    【介绍】:参见徐锦条。

  • 阴虚发疟

    病证名。《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参见虚疟条。

  • 蚕豆梗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蚕豆茎,详该条。

  • 伤寒补亡论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