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热腹胀

湿热腹胀

病证名。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火者,宜龙胆泻肝汤,小便赤涩者,宜木通六一散。二便皆濇,八正散。大便黄糜,家秘泻黄散。日晡潮热,大柴胡汤。烦渴口淡,乾葛石膏汤。口苦清胆火,口甘清脾火,口淡清胃火口咸清肾火。身热脉浮,应汗者,宜辛凉散表,荆芥汤。参见腹胀条。

猜你喜欢

  • 鎯头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阳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

  • 骑竹马灸法

    见备急灸法条。

  • 双花

    见《中药材手册》。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开达膜原

    和法之一。用消除秽浊药,攻逐伏于膜原间的病邪。温疫或疟疾初起,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白或垢腻,脉弦数。用达原饮。透邪破结,溃散伏于膜原之疫邪。

  • 知热感度测定法

    以两侧同名井穴、背俞对热源的敏感差异测知脏腑、经络虚的方法。一般以点燃的缐香为热源,置于穴上固定高度或有节律的上下雀啄,测定病人感到烫热时所需时间,然后比较两侧读数,高者为虚,低者为实。

  • 手足软

    五软之一。四肢为脾所主。小儿胎禀不足,乳食失调,以致肝肾脾胃虚弱,故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治以补益为主。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

  •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 专精

    专,纯净;精,精华。如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故“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素问·解精微论》)。又如司岁之年,收备的药物气全力厚,是因为能得天地纯净之精气,故曰:“先岁物……天地之专精也。”(《素问·至真

  • 和剂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