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介绍】:见范汪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脾肾阳虚证的治法。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互相影响,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严用和《济生方》立“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两说在临床上自有所侧重,但若己脾肾两虚,一般
脚的后部。《灵枢·经脉》:“足少阴之脉……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介绍】:见李文渊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脚发。见该条。
【介绍】:见王惟德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