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西瓜皮,详该条。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亦作圊血。详圊血、便血条。也指下清鲜纯血。《医学纲目》卷十七:“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藏毒也。”参见肠风条。
出《素问·方盛衰论》。多由肾阳素亏,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所致。包括:①肾的阴阳之气俱虚。症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痰软,听力减退,短气,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著名医家。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少为诸生,三十岁左右因目疾为医所误治,遂发愤学医。曾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加以注释。现存有《四圣心源》、《伤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7卷。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冾,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微、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以补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赤芍药、连翘各一钱,川芎、天花粉、乳香各七分,白芷、白蔹、栝蒌仁、黄芩(酒炒)各八分,白蒺藜、生甘草节各四分,防风、桔梗、柴胡各五分。水煎,临卧热服。治腋下瘰疬,因酒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