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注泄

猜你喜欢

  • 痧气丹

    即痧药丸,见该条。

  • 参苓平胃散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人参、茯苓。为细末,加生姜,水煎服。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

  • 脉应四时

    详脉从四时条。

  • 王损庵先生类方

    见类方准绳条。

  •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 孤拐

    骨名。即足外踝骨。详核骨条。

  • 玉笋症

    病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形如三、五肉笋,徐徐发来。针刺不痛,此脏腑内伤。”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

  • 香樟木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樟木。详该条。

  • 淖泽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 刺木果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