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指火化、口化、胃化。火化,指食物烹煮熟烂,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口化,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胃化,指食物蒸变传运、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见曹庭栋《老老恒言》引《华佗食论》。
病名。宋·薛轩《坤元是保》:“孕后阴户出水不止者,是名泄阳。”用单方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等量煎汤,再与鲤鱼二斤煮汤,各半碗合服。
【介绍】:见过铸条。
【介绍】:清代医生。号乔石,德化(今江西九江)人。本学儒,后改学医。撰有《尊经集》,未见刻行。
胃与脾同属五行之土,胃为六腑属阳,故称胃为阳土。《脾胃论·卷下》:“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
病证名。出《素问·大奇论》。《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紫雪去黄金,见紫雪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系指喉内生物如菌,或如浮萍。有因过食膏粱炙煿厚味,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咽喉所致者。有因“忧郁血热气滞而生,妇人多有患之者。”《咽喉经验秘传》)。有因肝肾阴亏,虚火上
见《原机启微》卷下。即龙胆饮子,见该条。
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肝风疝,外感之邪也。”《类经》卷十七:“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病在筋也。”详风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