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亦称便浊、溺浊、尿浊。详便浊条。②指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证治准绳·赤白浊》:“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书名。4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明·陈实功撰。刊于1617年。全书共分157篇。卷1为外科总论,包括痈疽原委、治法、五善、七恶、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卷2~4论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鱼
疟疾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素问·疟论》:“其间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
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厚,如鸡子黄涂罩舌上,多为湿热结于中焦,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宜清热化痰燥湿。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白术(土炒)一两,人参、荸荠粉、炒鳖甲、茯苓各三钱,沙参五钱,肉桂、制半夏、炒神曲各一钱。水煎服。治妇人任督脉虚,带脉下坠,腰痠背楚,胸满腹胀,倦怠欲卧,不能受孕者。
《万病回春》卷六方。又名温清饮、解毒四物汤。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梔子各一钱半。水煎,空腹服。治妇人崩漏不止,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炒香附、砂仁、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去皮)各八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少许。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见该条。
病证名。指疟疾而见四肢厥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厥疟总由气血亏虚,调理失宜,或因寒而厚衣重被,至发热不去,过伤于暖;或因热而单衣露体,虽过时犹然,至又感寒,遂成厥疟。治当分别寒热,不得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