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37年。本书原系《医宗必读》卷3~4。书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
临床分科名称。见《喉科指掌》。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口齿病的专门学科。又叫咽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治法之一。辛味与甘味药同用以扶助阳气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辛味、甘味药合用有益阳作用。如伤寒过汗引起心阳不足,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滑胎。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士,字崇献。西蜀江源人。知医,唐·元和间撰有《石药尔雅》、《梅崇献方》、《医门秘录》等书。已佚。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等编。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炮制总论及752种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贮藏方法。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名。4卷。恽铁樵撰于1924年。恽氏以中西汇通的观点阐析伤寒六经、伤寒提纲、伤寒和其他一些病症的用药、伤寒病型与传经以及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并附作者治案。全书颇多个人见解,但也有一些主观附会或联系不当
人名,传为黄帝大臣。相传道家采阴补阳的房中术,即由容成传来。因之容成成为房中的代名。《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容成子十四篇》,均已失传。其片段见《医心方》二十八卷中。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