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又名神祟疼痛。本证眼外观无红赤肿胀,突然疼痛,如针刺如火灼,时作时止。《银海精微》:“痛如神祟,旧无根基,只因痛甚怪异,或日痛而夜愈,或夜痛而日愈,如艾之灸,针之刺,忽来忽往,无踪无迹,号曰痛如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腹结,见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美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见元亨疗马集条。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毒芹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用药法则。指病在上部、浅表的,或新近得病,病程短的,以作用较单纯的奇方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