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医论著作。元·朱震亨撰于1347年。1卷。共有论文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理。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导痰行滞诸法。临床强调观形察色,切脉问证,尤重脉诊。所发议论大多附列治案以验证。朱氏创用的方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作者于自序中说:“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遂以《格致余论》为书名。本书是朱氏的代表作之一。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草鞋带

    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 脐粪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所排的粪便。一般初生儿于一日内均可排出粪便,呈青绿色,如过时而不解者,多为胎热所致。

  • 痰眼症

    证名。见清·佚名《广勤轩遗稿》。指眵泪稠浊似痰,粘糊满目的证候。详见眵泪条。

  • 吕樵翁

    【介绍】:见吕熊飞条。

  • 安蚘散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乌梅肉三钱,黄连、蜀椒、藿香、槟榔各一钱,铅粉、白矾各半钱。为末,每服三至四钱,水煎,空腹服。治吐蛔属热者。

  • 玉绣球

    见《广州植物志》。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 文永周

    【介绍】:清眼科医家。四川万县人。因目病弃儒习医,攻读《审视瑶函》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等。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由此遵方修合、加减用药,既疗内病,变愈目疾。撰《

  • 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桑根白皮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白皮,详该条。

  • 扫帚菜子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