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为热毒蕴积而引起疮疡。临床表现以局部出现焮红、作痛、发肿、发痛。热毒炽盛,累及脏腑则可出现里热的证候,如烦热、便秘等。治宜清热解毒,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之类。
证名。指粪便干燥秘结。见《名医类案·秘结》。详大便秘结条。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书名。1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3年。本书收录民间验方,分为头风、面皱、肺痈等40余类,约100余方。选方大多简便实用。末附王氏所撰《潜斋医话》。
即小儿寒厥,详小儿厥证、小儿寒厥条。
病名。①《景岳全书》卷十五:“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痠痛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四川成都人,他所居住的庭院,尽皆种植草药,善于应用草药治病。
出《履岩本草》。即酢浆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