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息贲

息贲

古病名。指肺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杨玄操曰:“息长也,贲鬲也,言肺在膈上,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肺为上盖,脏中阳也,阳气盛,故令人发肺痈也。”(见《难经集注》)。《济生方》卷四:“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治疗宜选用息贲丸、调息丸息贲汤等方。参见肺积条。

猜你喜欢

  • 瞳人

    即瞳神。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因见他人目时,其人瞳孔中见己之影如小童样,故称。详瞳神条。

  • 足厥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经筋从足大趾的上边起始,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着胫骨内侧,结于内辅(胫骨内踝

  • 治百病方

    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不著撰人。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

  • 红芋荷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野芋之别名,详该条。

  • 抓法

    推拿手法。出《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有通调气血作用。

  • 夏德懋

    【介绍】:见夏子益条。

  • 王季浩

    【介绍】:见王朝弼条。

  • 山帚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 肝疟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治宜四逆汤等。参见五脏疟条。

  • 乳子中风热

    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发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张志聪:“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于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