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主

猜你喜欢

  • 宋侠

    【生卒】:七世纪【介绍】:隋唐间医家。洺州清漳(今河北肥乡)人。以医术著名于当时。曾作过唐代朝散大夫药藏监,撰有《经心录》10卷,行于世。为《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所引用。

  • 芳樟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樟木,详该条。

  • 小儿药证直诀

    书名,又名《钱氏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真诀》,3卷。宋·钱乙撰,宋·阎孝忠编集,书成于1119年。本书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卷上为脉证治法

  • 小眦

    见《医贯》卷四。即外眦,详该条。

  • 动法

    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

  • 燥热痿

    痿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三。由于燥热伤津耗血,宗筋失于营养所致。症见手足痿软,不能行动,伴有皮毛干枯,口燥唇焦等症。治宜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用知母石膏汤、滋燥养荣汤加减。《血证论·痿废》:“肺气热,

  • 外感胃脘痛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 惊胎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惊胎者,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损动也。”

  • 妊娠类中风

    病名。《达生保赤编》:“孕妇因吐血衄血,徒然口噤不能言语,有类中风,若不急治,必致坠胎,宜紫苏饮加减治之,切勿用苏合丸及乌药顺气散。”不可以真中风治疗。

  • 半夏中毒

    病名。因误食过量生半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症见口舌作麻,咽痒热灼疼痛,甚则呼吸急促、饮食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治疗初宜洗胃,继服醋加姜汁、浓茶、蛋清等,严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