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语短声迟缓,肠鸣泄泻频。嘎声多不响,风热肺家因。
【介绍】:见刘璞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即泪堂。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发明》卷三方。乳香、没药、桑白皮、黑豆、栗子各一两,补骨脂(炒香)二两。为细末,每服半两,醋煎去渣,入麝香少许,温服。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可忍,及腹中疼痛。
【介绍】:见徐大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