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
即开窍。见该条。
即开窍。见该条。
证名。指便下脓血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医略十三篇·痢疾》:“注下赤白,……此风湿相火伤于阴络,血液化为赤白,即痈疡化脓之意。”详见赤白痢条。
病证名。①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
出《新修本草》。为郁金之别名,详该条。
望诊内容之一。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的经脉络于龈,望齿主要是辨肾和胃的病变。清代温病学说对验齿辨病有所创见。认为齿的润泽枯燥,可以了解肾液、胃津的变化;齿的有垢无垢,可以观察胃浊
古代对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法。《育婴秘诀》:“儿才生下即气绝,不啼哭,俗名闷脐生,即生也。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必以棉絮包裹,抱怀中,不可断脐带……以热水于脐带抹之,使暖气由脐入腹,须臾气回,啼哭如常。方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槐实、地丁、地肤子各等分,水煎服,或加蟾酥少许同服。治疔疮,及脑疽,恶毒。
大指的别名。
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古代新生儿调护方法之一。小儿初生拭净口中恶血后,用药物内服,以去腹中恶物、脐粪,解胎中蕴积热毒。《千金要方》有甘草法等;李东垣用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证治准绳·幼科》分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