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平补平泻

平补平泻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故亦称调和法。现今多以中等强度的捻转、提插为平补平泻。用以治疗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

猜你喜欢

  • 野茶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 审机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一。指术前准备和审视病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患者以冷泉洗眼毕,正襟危坐椅上,靠定头项,勿令转动,两手搦珠,心无妄想。如拨左眼,医师用左手大指食指,分开眼皮,即就二指捺住

  • 牛屎虫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杏林子

    【介绍】:见余梦塘条。

  • 鱼首石

    见《浙江中药手册》。即鱼脑石,详该条。

  • 三痟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

  • 肘后

    肘部的外缘。《灵枢·论疾诊尺》:“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卷五:“肘后,外廉也。手太阳之所行,故应于肩背。”

  • 大门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头部中线,枕外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主治半身不遂。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小毒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 汪祝尧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画山。浙江钱塘人。为倡用民间外治法的医家吴师机的堂妹夫,曾协助吴师机用薄贴法为人治病。撰有《外科易知》一书,未见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