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药局书吏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①出《灵枢·经脉》等篇。泛指各类络脉。如罗网状,无处不到,由大而小。通常分别络、浮络和孙络等类。它的作用是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并通达经脉未能行经的器官与形体部位。②专指别络。《素问·调经论》:“先客于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清脾汤第一方,见清脾汤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①骼。①泛指骨的高起处。《灵枢·邪客》:“地有山石,人有高骨。”②腰椎骨。《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③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即腕后高骨。解剖名桡骨茎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介绍】:见郭志邃条。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