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腹

猜你喜欢

  • 南阳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条。

  • 下焦吐

    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毒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

  • 疫喉后下痢

    病名。多由疫喉邪毒未尽,余邪内陷于肠中而为痢。症见下痢赤白或兼脓血,下痢白色者宜黄芩汤加青皮、陈皮、防风、木香、黄连之属;下痢脓血者宜白头翁汤加当归、赤芍、川芎、防风、木香、黄连之属。

  • 肥热疳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热疳。详该条。

  • 三十六风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分风病为三十六型,故名三十六风,包括疠风在内。

  • 暑疖

    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又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外科启玄》卷七:“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宜清暑香茹饮,内加芩、连、大黄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

  • 哮拔

    病证名。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故咸酸之物,食之太过,影响于肺,可成哮拔。其证气促时发时止,参小儿哮喘条。

  • ①音运(yùn)。①通蕴。郁结、积滞。《素问·生气通天论》:“血菀于上。”《素问·示从容论》:“八风菀热。”②郁伏、枯槁。《素问·至真要大论》:“名木敛,生菀于下。”②音玉(yù)。同郁。郁结。《素问

  • 蒙药方剂

    民族医方书。于庆祥著。载方剂277个。按主治功能分为赫依气、希日内热、巴达干病、热病、瘟疫等21类。并介绍了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 吴瑞甫

    【生卒】:1871~1951【介绍】:字锡璜,号黼堂。福建同安人。早年习儒,光绪间(1875~1908)中举人,授广西候补知县。家世业医,已历七代。其祖父以词章之学无补于世,勉其继承家学,乃受其父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