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眼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唇肿粗厚。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女科》。即分娩。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莲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丁亦作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肝之外候也。脏腑热盛,热乘于腑,气冲于目,热气结聚,而目内变生,状如丁也。”
灸法用语。与报灸对举,指一次灸完规定的壮数。《备急千金要方》:“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佳。”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桂枝、地骨皮各七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而弱。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野棉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