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读者对《伤寒论
痰证之一。指痰证初起者。《不居集》卷十七:“新痰,新起之痰,其症轻,其形色青白稀薄,其气味亦淡。初起头痛发热,类外感伤寒。半夏、陈皮、花粉、茯苓、甘草、苏子。”参见痰证条。
病证名。指脾气、脾阳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证》。即鼻齄。详该条。
膈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饮食入胃,便吐粘涎,膈塞不通,便结而粪如羊矢者,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治用辛润涤痰法。如五汁饮加狗宝,或程氏启膈饮加
【介绍】:见何游条。
【生卒】:六世纪【介绍】:唐初医家。曾任歙州(今安徽歙县)县尉。他以吕广所注的《难经》为依据,凡吕氏未解者,予以注释;吕氏注不尽者,也予详释。并别为音义,以彰其旨。经过十年的钻研,撰成《黄帝八十一难经
见《中药材手册》。为九节菖蒲之简称,详该条。
即大圣浚川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