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类型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
孕期饮食禁忌,又称“忌食养胎”或“忌食护胎”。有关孕期饮食禁忌的内容广泛,历代论述较多。其忌食部分可整理归纳为五类:①活血类,主要有山楂、蟹爪等,这类食物能活血祛瘀而犯胎;②滑利类,主要有冬癸叶、落葵
五脏之真气。《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者,真藏也。”《素问·示从容论》:“真脏坏决。”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
证名。指外感热病见斑色发紫者。见《寿世保元·斑疹》。多由热盛毒熏所致。《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用解毒化斑汤、犀角玄参汤等方。若斑见
见《云南中草药》。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翻肛。即肛门红肿翻出。多因小儿积热太盛,下移大肠,流注肛门,或因大便困难,便时努力攻胀,致使肛门红肿翻出。治宜清热通便。用调胃承气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外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多因触冒暑湿,或热甚于中,或气虚身弱,偶感时行,内外相挟,蒸酿胸胃之间,上熏于肺所致。《古今医鉴·咳嗽》:“伤暑咳者,脉数,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症因脉
运气术语。严寒。《六元正纪大论》:“其运寒肃。”张景岳注:“气寒肃而杀令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