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
出《芷园臆草》。即柳枝,详该条。
【介绍】:见高秉钧条。
与椎通。脊柱骨的分节。
病证名。指传染性疾病而见头痛者。《症因脉治·外感头痛》:“头痛之症,初起不因内伤,忽尔头额作痛,沿门多病,大小传染,此外感岁运之气,所谓天行症也。”多因湿毒侵袭,搏于经络所致。症见头痛,身发寒热,头面
见《医学入门》。为五味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天河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卷一。即产后余血奔心。详该条。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一处出脓者为肛痈。”证治同脏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