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即松节,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介绍】:明医家。字君惠。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王国臣之子,明天文度数及性理之学,博精医理。凡七情杂症、秽疫流行,予患者以引导兼之以药。撰有研究寿夭之作《性原广嗣》6卷。后经王宏翰删改刊行。书中每有接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本络脉发生病变,可见气逆烦闷,实则小便不通;虚则腰脊疼痛。
痧证之一。指患痧面有口吐血沫者。《痧症全书》卷中:“血沫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淡血沫,如西瓜瓤,用熏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治之即愈。”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病名。指产后目眩红烂。宜用复盆子叶嫩汁渍眼,外以纱布蒙之。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大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