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产后危证之一。出孟葑《仁寿镜》。因产后败血冲遏于心,入于肺,气与血并,喉声如蝉鸣。治宜乳香一钱,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
《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首为方剂总论,次为各论,共21章。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类别及其主要成方。选方约300余首,列述各方的组成、用法、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麝香一分,生白矾一钱,沉香三分,糯米五十粒。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丸薄绵裹之,如左耳出血塞右鼻,右耳出血塞左鼻,两耳俱出血塞两鼻,左鼻出血塞右耳,右鼻出血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喘证》。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正气虚衰,痰饮壅阻的证候。《丹溪心法·喘》:“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似喘非喘者。《医学入门
见医学便览条。
指喜乐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喜伤》:“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参见喜笑不休条。
①针刺手法名。指用指甲向上或向下频频刮动针柄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将大指爪从针尾刮至针腰,此刮法也。”②推拿手法名。①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指面在体表上,用力作快速的推动。《保
治法术语。指通过补虚扶正以达到祛邪目的的治疗方法,见《景岳全书·传忠录》。疾病出现邪实证候,但病邪之所以不能除去,系因正气虚衰不能驱邪外出,且病情又属正气不能耐受攻邪治法者,则宜补虚以扶助正气,正气得
见《药材学》。即蒲黄,详该条。
六种郁证的总称。见《丹溪心法·六郁》。指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