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唐威源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出《抱朴子》。为母丁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即水鼓。详该条及蛊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