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为太医局中之最高官员,主管该局之工作。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渊然条。
经穴名,代号:ST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通过,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肩井。见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晕痧,一时头眩眼暗,昏迷跌倒,乃毒痧所致,毒血一冲,必至败坏脏腑,其势甚急,不能少延。盖因毒血与食积痰气,结聚心腹胸膈,而经络不转,气血不通,虽放而血不流,虽刮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