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
病名。一名火嗽。指水亏而邪火犯肺的咳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病源流》:“郁嗽,即火嗽也。其脉数,必兼面赤,或肺胀喘急,睡不安,痰少,甚者干咳而无痰。乃肾水枯涸,邪火独炎所致。宜清化丸、清金降火汤。
即时气。参见时行条。
证名。指肝病筋急而见腹中拘急者。《素问·奇病论》:“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内经吴注》卷十三:“疹筋,病筋也,腹为宗筋所迳,故腹必急。”多由肾虚肝失滋养所致。参见筋急、转筋条。
书名。又名《胎产金针》。2卷(又有3卷及4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产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产后编》的内容,文字大致相同),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见《女科指掌》。指紧束胎儿,令子易生。《胎产护生篇》:“治妊妇七、八个月,恐胎气展大难产,用此扶助母气,紧束儿胎。”《女科指掌》:“束胎者,谓约束其胎,而不能纵横,使易产也,古方束胎丸(白术、云苓、黄
①病名。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
古称日、月、星为天之三光。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是否能见三光辨患眼有无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目不辨人物,惟睹三光。”即指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