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风

唇风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风盛过燥,则口唇干裂脱屑,状若无皮,日久口唇瞤动不止。治疗:初宜疏风清热,表里两解。内服防风通圣散,日久宜养血祛风,内服四物汤加蝉衣僵蚕全蝎。外搽黄连油或紫归油频搽、或冰硼散调水或油擦唇部。相当于剥脱性唇炎。又《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治宜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服双解通圣散加减,外涂黄连膏

猜你喜欢

  • 脉软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 鬼黄

    三十六黄之一。以黄疸而见言语错乱,故名。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鬼黄者,面色或青或黑,遍身皆黄,狂语多惊,皮肤枯,舌根謇涩,心中恍惚,常见鬼神,或自强言,诈作惺惺,若鼻中灰色,舌黑,毁裂衣裳者,难

  • 白滑腻苔

    苔白而厚腻,苔上津液较多,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多由于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停聚所致,宜温中健脾,化湿祛痰。

  • 块痰

    块状的痰。由于肺失清肃,气机失调,郁结凝聚而致。痰难吐咯,吐痰成块状。治疗以顺气、化痰、清热等法。

  • 冰瓜雄珠散

    《疫喉浅论》卷下方。西瓜霜二两,煅人中白、冰片各一钱,朱砂二钱,雄黄三分。为细末,频吹患处。治白喉,疫喉。若非白喉,减去雄黄。

  • 蝎虎痧

    病名。舌下生疔,色紫,其状摇头摆手,口角强硬。多由心经火毒上炎所致。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阴门不闭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产门不闭。详该条。

  • 陷谷

    经穴名。代号ST43。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

  • 鼠胎

    见顾允若《妇科辑要》卷四:“有妊娠按月经来,而无伤胎元者,名曰盛胎,俗名鼠胎。”即激经。详该条。

  • 经络诊视图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