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简称十干。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汉书·律历志》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丙于丙,大盛
见伤寒论注条。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介绍】:见张文仲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竹根七,详该条。
即痄腮。详该条。
指针刺时用来按压穴位配合进针的手称押手。一般习用左手。押手具有固定穴位,防止针体弯曲,减轻进针疼痛而使进针顺利等作用。《难经·七十六难》:“知为针者信其左。”是对押手作用的重视。
【介绍】:宋代人。撰《守论纂要》10卷,佚。
古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
病名。即胎萎不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