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证名。指腰痛连及两股俱痛者。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因肾虚风邪侵袭所致者,可用虎骨散、牛膝丸等方;因湿热下流所致者,可用清热胜湿汤。《张氏医通·诸痛门》:“寒湿流注于足少阳之经络,则为腰胯痛,盖腰乃
书名。冉雪峰著。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科医案七十一则,案中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治法亦较灵活。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即女膝穴,见该条。
病名。系患疫喉而肺经积热,火灼阴伤所致之咽喉溃烂而失音者。治宜泻火解毒、养阴润燥。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外吹冰硼散于溃烂处。忌辛辣炙煿等物。参见疫喉条。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脾恶湿。”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当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处;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二:“蛊风,论曰蛊风之状,在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划若刺,淫淫跃跃,如中蛊毒,故名蛊风。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治蛊风身痛如刀划,白花蛇煎方。”
指妊娠临月,腹痛不甚,或时痛时止,或腹痛而腰不痛等,均非正产之候。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三:“大凡生产自有时候,痛不甚者,名曰弄痛。”②《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妊娠临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
膈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饮食入胃,便吐粘涎,膈塞不通,便结而粪如羊矢者,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治用辛润涤痰法。如五汁饮加狗宝,或程氏启膈饮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