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药名诗》,1卷,已佚。
病证名。指痰结气逆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治宜豁痰利气。可先用盐汤探吐,后用导痰汤。属痰火者,可用牛黄丸、栀连二陈汤。参见呃逆条。
病名。又名疬串。《灵枢·痈疽》:“其痛坚而不者,为马刀挟瘿”。即瘰疬成串,质坚、其形长如马刀者称马刀。挟颈所生者,因其状如缨络,故称挟瘿。参见瘰疬条。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